微信扫一扫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工作中的付泽林
潢川网讯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大疫面前,付泽林同志毅然放弃休假,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斗中。
一、主动请缨 夜半护送
抗疫初期,疾控中心消杀作人员分成八组分别在全县东南西北的各个卡口上,负责体温检测、车辆消杀。单位人多车少,卡口离城区又都较远,特别是夜班交接人员交通更是困难。刚下班的我得知这一紧急情况,他主动联系付店卡口工作人员,夜晚上下班由他驾驶私车,义务接送。那几天的每个夜晚11时,他准时赶赴卡点,去城郊接上需上岗交接的同志,驱车二三十里路,赶到付店高速卡口,换下换岗的同志的十二点夜班,然后再驾车护送回城。等到他自己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还要抓紧休息,不能影响第二天早上的正常工作。
二、凌晨值守 消毒消杀
随着疫情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疾控中心领导将他他配付店卡口值守。接到这一任务,他毫不犹豫一口应担下来。付店卡口是我县西大门,国道和高速口的交汇点,车多人多,任务繁重。而搞消杀的工作人员,加上他才是三个人。他们一位是还有两年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一位是患有多种慢病的体弱者。他主动和他们商量,每天半夜十二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这一时间段由他来值守,最困难的时期,他上!那时还在数九天气,下半夜气温都是零度以下,他穿着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喷雾器,来回奔走于进入卡口的车辆之间消毒消杀。等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换班时,两条腿又酸又痛,眉毛、头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为了80多万潢川人民的健康,值了!
三、临危受命 一线阻击
抗疫战斗进入白热化,疾控人员从各个卡口辙下,组建7组流调追踪队伍,进入一线,阻击病魔。他被编入流调追踪一组,负责上油岗、小吕店、谈店三个乡的疫情监测、流调。这三乡面积大,人员多,特别是从湖北武汉返乡人口更是多达1126人。不搞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能科学防控,如果疫情爆发,后果不可想象。一月三十一下午开始,他和一组其他成员一道,每天早出晚归,协调联系当地政府和卫生院领导,搞好疫情防控监测。每天沉到各个乡村居民家中宣传政策,督促隔离,早晚各量两次体温,亲自检查温度报表。夜晚回到单位,对照表格,分析归纳总结,上报防控指挥部。往往结束一天的工作,已到深夜。对于密切接触者,不惧风险,遇难而上,深挖细排,不遗露一个接触者,不给病毒任何肆虐的机会。
一月十三日,谈店乡牌坊村发现一例湖北返乡人员疑似病例,他和战友们一大早赶到乡卫生院,准备去其村民组做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和居地消毒消杀。由于去村道路被封断,车子不能行驶,他们换上厚厚的防护服,步行十余里山路。刚走一段距离,不透气的防护服闷得全身湿透,护目镜下雾气遮盖双眼,他们互相打气鼓劲,过坎坡时大家手牵手,以免望不见道路摔倒。终于到达目的地,顺利完成工作,等到再返回时,不觉已用了五六个小时。脱下防护服,他的袄子能拧出水来,被风一吹,全身象掉进冰窖一样剌骨。但他并不感到苦,也不觉得累,反而感到战斗胜利的喜悦。
一月十五日上午十点,组织上紧急通知,抽调他和其他两组流调人员,由中心赵主任带队,赶赴来龙乡淮凤村秦寨组做密接人员流调。疫情就是战情,命令就是军令,他毫不迟疑,拉开车门,带上同事们向来龙乡飞驰。走到半路,零零散散的雪花变成了鹅毛般的雪片,前窗玻璃一片灰蒙,雨刮器再快也刮不净玻璃上的雪片。他双手扶稳方向盘,缓慢地向前移动,睁大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道路。打滑了,重新调整方向。陷住了,同志们下车推一把,立即又驱车赶往目的地淮凤村。这次任务非常危险和艰巨,该村民组出现多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人,有聚集性暴发倾向。他们的任务是摸排所有密切接触者,调查他们的活动轨迹,做出科学判断,为下一步防控检测提供合理的依据。每个村民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他们必须入户,面对面地和每一名户居民进行流调,交谈、询问、记录。看到赵主任带头走在前面,他也毫不畏惧地“全副武装”,冲进茫茫雪海中,向疫区走去。大雪依旧在下,路越来越滑,打的伞一会就蒙上厚厚一层,是那么的重,身上的防护服渐渐被雪水打湿,脚下的鞋也慢慢地进水。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早日战胜疫魔,他的心是热的,斗志是高昂的!终于他们顺利地做完79人的密接者流调工作,去掉防护服,返回时,天已黑透,道路上的雪早已是茫茫一片。
他坚信,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疫情会早日得到控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他要和所有党员一样,与其他党员一道以优异成绩阻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