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县领导出席采摘节活动
县领导出席采摘节活动
潢川网讯 6月6日,潢川县白店乡杨集村“千亩桃园”采摘节在一派丰收的繁忙中拉开序幕,县委副书记孔辉,县政协主席郭振萍,县政府副县长徐晶,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李成强,原政协主席涂白亮,以及县乡领导出席活动。
“我们园区的黄桃全都卖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批量走8.8元每斤,各种类桃子平均下来5.6元每斤。今年虽然旱情持续,总体上还是没有受到影响,这得益于县乡村各级领导对我们桃园的大力支持,没有现在好的政策,就没有咱的今天。”杨集村“千亩桃园”负责人刘德波说起今年的收成笑逐颜开。
“现在,我们正通过老手带新手,传授种桃技术给老百姓,不但降低我们的成本还增加群众收入,让他们掌握一门增收的技术。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带领下,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土地入股分红的覆盖面,让全村老百姓都成股东,壮大集体经济,后续还可以搞农家乐、乡村旅游,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老刘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2019年以来,白店乡持续强大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优化产业板块,积极争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凝心聚力挖掘花木、养殖和林果特色产业发展动能。自2014年以来,以杨集村为中心的白店乡特种水蜜桃产业在短短的5个年头发展四个连片村,培育特种水蜜桃、蟠桃、黄桃、油桃、黄金蜜等三大类七个主打品种,2020年产鲜桃150万斤,销售额达到840余万元。通过修枝、采摘、运输等环节,园区带动各村100多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人均年增收2000至32000元。
“杨集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这里之前都是连片的荒山,现在杨集村‘千亩桃园’远近闻名。我们村“两委”在6年前引进了特种水蜜桃种植产业,群众除了流转土地,可以到园子里务工,有的成为合作社正式股东或员工。在脱贫攻坚战攻坚拔寨的这几年里,杨集村的土地从每亩120元涨到200元,工人工资从50元每天涨到80元。今年我们还申报了乡村振兴试点村,过去的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杨集村支部书记肖少生说起脱贫振兴以来的变化无不感慨。
2019年以来,白店乡创建乡村振兴试点村5个,杨集村水蜜桃生态旅游示范园被纳入潢川县乡村振兴项目组团,省级万亩森林公园加快实施。白店乡党委书记曹功学介绍说,“潢川县白店乡是享誉全国的‘花木之乡’。近年来,白店乡立足良好的区位、环境和生态优势,以党建领航经济发展、脱贫振兴等工作,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长远打造“产业园、生态园两翼互动,花木、养殖和林果三区共振”的产业格局,取得了新成绩、展现出新局面。”目前,白店乡新发展花木种植面积2.8万亩,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8500余亩,发展特色水蜜桃种植3600余亩,形成了“南有千亩蟠桃园,中有千亩龙虾田,北有万亩花卉博览园”的产业发展规模。
孔书记强调,一是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产业链上建支部,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人才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二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作用。地方党委、政府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带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动机。三要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要培养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主力军,让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从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走上脱贫振兴的前台,在脱贫振兴的新时代施展身手,将“花木之乡”建设成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幸福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