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潢川县第二教研协作区九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江集中学举行
评课现场
潢川网讯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潢川县教体局教研室第二教研协作区九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于10月26日上午在江集中学举行。县教研室副主任鄢金玲,教研员齐传斌、范俊琦老师到场进行工作指导。潢川二中、付店中学、卜集中学、小吕店中学、白店中学、江集中学6个单位的业务领导和九年级教师40余人参加。
活动中,江集中学九年级语文老师王玮为大家讲授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设计了聆听音乐,激趣导入、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反复诵读,体会诗气、品析诗歌,领会意境、联系生活,思亲写作等教学步骤。
评课环节由江集中学业务主任秦日东主持,王玮老师对本次公常态化有效教学课进行了介绍及反思。随后,江集中学、付店中学、卜集中学、小吕店中学、白店中学、潢川二中的教师代表分别对这节课给予了中肯的点评,既点出了亮点,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如何让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感兴趣呢?王老师上课前先播放了这首歌-----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音乐和文学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音乐和文学都能震撼人的心灵,音乐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诵读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设计有学生跟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派读。但在课堂中,在“读”这一环节还做的不够,显得有点仓促。通过交流探讨,大家认为朗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课堂朗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文本状态;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词的意味是要靠细细地品味出来的。于是,熟读课文之后,王老师设计了“悟情”这一环节。在学生的心目中,品古典诗词是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为了让学生不望难生畏,王老师匠心独运,设计了两幅思维导图,“问天、问月、问心、问候”四问勾连全词;以时间为横轴、以空间为纵轴、以情感变化为线,直观的展示了苏轼的情感起伏变化。在以读促写、以写悟文环节,王老师以课文为例,以 “思亲”为题让学生尝试写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她又安排学生把本词改写为散文,将会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具有文学范、书香气。
评课后,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齐传斌结合本节课对大家进行了学术指导。他认为,语文教学应有本国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要重视文本、回归文本、回归课标;要有生命观、生活观、生态观;要有预习方案,用任务驱动,随文学习,学生要有自己的体验;要知人论世,要立德树人。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一节课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能潜心于教学与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也必将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台阶。
最后,鄢主任对此次教研活动作总结性点评。
此次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更大的视野和格局中深度交流、研讨、反思、改进,让大家携手未来,共谋发展,为语文教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