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网讯(桂榕岭)当同龄人追逐城市霓虹时,1991年出生的许亚梅,却在乡村校园的晨读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光。商丘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她,本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却选择在2019年通过特岗考试,走进伞陂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这片被她称为“梦中情校”的土地。六年来,初来时领导同事那一抹温暖的笑,早已化作她扎根讲台的信念底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守候与耕耘,却让她捧回了县级骨干教师、优质课二等奖、文明班级等沉甸甸的认可。在别人眼里,她是坚守者;在她心中,这里,才是教育最真实、最动人的模样。
匠心育人,让英语教学“活”在乡村
作为扎根乡村的英语教师,面对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实困境,许亚梅以满腔热忱和教育智慧,用“土办法”破解难题,用“巧心思”点亮课堂,走出了一条富有温度与实效的教学之路。为攻克学生发音难关,她推行“磨耳朵”工程:课堂上,她以夸张的口型、清晰的吐字示范每一个音节;课间、放学路上,她见缝插针地组织“单词轰炸”“短句跟读”,让英语浸润在日常点滴中。为了让抽象的语言变得生动可感,她精心打造“情景课堂”:自编自导“在村头小卖部购物”“在农场帮奶奶干活”等贴近生活的英语短剧,把乡土气息融入语言学习。简陋的教室里,常常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稚嫩却认真的英语对话,语言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悄然发生。
她还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英语小社团”,推荐英文绘本、鼓励撰写英语日记,拓展学习深度;为学习困难的学生量身定制“基础闯关卡”,利用午休、周末时间开展一对一辅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本本她精心珍藏的“进步档案”,默默记录着每个学生从怯于开口到自信表达的点滴成长,也见证了她倾注的全部心血与爱。
仁心守护,做留守儿童的“心灵灯塔”
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许亚梅始终秉持“严慈相济、体贴入微”的育人理念,尤其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成长路上步履蹒跚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学生。她深知,这些孩子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心灵的陪伴与情感的支撑。
带毕业班的一年,许亚梅守护着一个小小的沉默身影——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生。由于身体原因,他无法参加体育课和中考体育训练,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他常常独自坐在教室角落,眼神黯淡,情绪日渐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老师,我是不是注定比别人差?”
许亚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近他。每天午餐时,她会特意走到他身边,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今天食堂的菜咸了吗?你吃得惯吗?”“听说你昨天和同学打了会儿羽毛球?别太用力,出汗了记得擦干,身体最重要。”这些看似随意的叮嘱,实则句句都落在男孩的心坎上。
她还悄悄安排他在课后帮自己整理作业、收发材料,赋予他“小助手”的角色,让他在服务中重拾价值感。一次晚自习后,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虽然不能跑,但你的思维跑得比谁都快。中考不是只看体育,你的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完全可以成为你的优势。”这番话如一道光,照亮了男孩心中的迷雾。
在许老师的持续鼓励与个性化辅导下,男孩的心态逐渐转变。他开始专注于学业,英语成绩稳步提升,最终以优异的总分考上了心仪的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红着眼眶对许老师说:“谢谢您没有把我当成‘特殊’的人,而是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很‘特别’。”
恒心奉献,以坚守诠释教育初心
六年来,许亚梅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坚守,默默融入每一个平凡而执着的日夜。她的身影,早已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长期伏案工作、超负荷运转,让许亚梅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发作时,颈部僵硬如铁,手臂酸麻难忍,医生多次建议她减少工作量、注意休息。可每当上课铃响起,她总是悄悄戴上护颈,挺直腰背走上讲台。当她站在黑板前转身板书时,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却始终面带微笑;当疼痛袭来,她便一手扶着讲台,一手继续书写,仿佛那粉笔的重量,远不及肩上的责任沉重。
“只要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所有的痛,好像就忘了。”她这样轻描淡写地说。而真正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课后那个怯生生却闪着光的声音:“老师,我懂了。”这五个字,像一束暖光,驱散了她所有的疲惫与病痛,成为她心中最柔软、最坚定的力量。
作为英语教研组长,许亚梅不仅严于律己,更致力于团队的成长。她主动组织每周教研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多备课、多磨课、多反思”,亲自示范教学片段,手把手指导课件制作。她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优质资源毫无保留地分享,建立共享文档库,只为让新教师少走弯路。在她的带动下,英语教研组形成了“互听互评、共研共进”的浓厚氛围,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多人在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
她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可她自己,却总是那个默默走在最后,关灯锁门的人。
许亚梅用六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她以病痛之躯,托起无数孩子的梦想;以无私之心,点亮整个团队的前路。在她身上,教育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生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