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网讯(桂榕岭)有一束温柔而坚定的光,照亮了无数乡村学子前行的路。她,就是潢川县伞陂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的教师——黄云凤,她以三尺讲台为田,以仁爱之心播种,用智慧与坚守书写着一名普通乡村教师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她是教学园地的“追光者”,是班级沃土的“耕耘者”,更是学生心中永不熄灭的“守灯人”。

教学园地的“追光者”:精研课堂,屡获殊荣
黄云凤始终坚信:“课堂是教师的生命线。”为了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她潜心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教学新法。她注重文本细读,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化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之美中感悟思想之深。
在潢川县初中“教研协作区”教学研讨活动中,黄云凤执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赢得广泛赞誉。她巧妙引导学生从物候现象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层层递进地理解科学说明文的逻辑之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互动频繁,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型。课后,多位听课专家评价道:“这不仅是一节示范课,更是一场语文教学的艺术呈现。”
同年,依据《潢川县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办法》,经学校推荐、县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黄云凤主讲的作文指导课《如何突出中心》荣获潢川县基础教育优质课一等奖。该课程聚焦学生写作中的核心难点,通过案例对比、思维导图、小组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路径,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她无数个夜晚伏案备课的身影,是她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班级沃土的“耕耘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班主任,黄云凤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唤醒灵魂。她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用耐心与爱心浇灌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2021年,她接手一个毕业班时,发现班里有一位女生小琳,成绩优异却性格孤僻。深入了解后得知,小琳父母早逝,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长期缺乏情感支持,内心极度敏感自卑。黄云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从此,她的办公桌上总多了一杯温水、一本新书或一包小零食,悄悄放在小琳的课桌旁;课堂提问时,总会给予她鼓励的眼神;放学后,常常留下她谈心,帮她梳理知识点。中考前夕,小琳压力巨大,一度失眠焦虑。黄云凤便每天傍晚陪她在操场散步,一边走一边轻声开导:“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师一直都在。”
最终,小琳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高中。多年过去,每逢教师节,她都会发来信息:“黄老师,谢谢您当年没有让我掉队,是您教会我勇敢面对生活。”师生情谊,早已超越课堂,成为彼此生命中的温暖印记。
2022年,班上又有一位曾因违纪多次被停学的女生小慧。初三返校时,许多同学对她避之不及。但黄云凤没有放弃。她在一次早读中注意到,小慧能精准指出同学朗读时的情感偏差;批改笔记时,发现她的整理条理清晰、重点分明。“你来当我的语文课代表吧!”一句看似简单的任命,却如一道光照进了小慧灰暗的世界。那一刻,女孩眼眶泛红,不敢相信自己会被信任。
此后,黄云凤不断鼓励她参与班级事务,辅导她补习落下的功课。当中考前小慧说出“我想考潢川最好的高中”时,引来周围一片嗤笑。黄云凤在班会课上郑重地说:“梦想不分出身,努力就有希望!我相信她,也希望你们都相信她!”
这份坚定的信任,点燃了小慧内心的火焰。最终,她以超出分数线的成绩成功考入潢川县高级中学。毕业后某日,小慧专程回校提取团员档案,亲手带来一盒自制的绿豆糕,含泪说道:“老师,谢谢您当初没放弃我……是您让我知道,我也值得被看好。”
病痛中的坚守:带病授课,只为不负初心
2023年深秋,天气转寒,黄云凤连续多日咳嗽不止,声音沙哑,同事劝她请假休息。但她深知,此时正值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复习关键期,学生们正处于知识整合的重要阶段,任何一节课的缺失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信心与节奏。
原来,她已被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医生强烈建议卧床静养至少一周。然而,黄云凤只是默默带上药瓶和润喉糖,每天清晨提前到校,把当天课程所需资料准备妥当。上课时,她强忍咳嗽,尽量提高音量,板书工整清晰;课间则靠在椅子上闭目调息,喝一口热水压住喉咙的疼痛。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她正激情讲解学生范文,突然剧烈咳嗽,几乎说不出话。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说:“老师您坐下讲吧!”“我们自己看PPT就行!”但她摆摆手,喝了口水,笑着说:“没事,咱们继续。你们的每一篇作文,我都想认真点评。”
那一幕,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后来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那天我看到黄老师苍白的脸和通红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她不只是教我们写作文,更是在用生命教我们做人。”整整两周,黄云凤未曾缺过一节课。直到病情稍缓,才在校长亲自谈话后勉强同意调休两天。而这期间,她仍坚持在家批改作业、录制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
教育路上的“守灯人”:点亮梦想,守护希望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黄云凤始终扎根于这片乡土校园。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师者的平凡伟大;她不求名利显达,只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点燃。
她常说:“我不是什么名师,只是一个不愿辜负讲台的人。”正是这份朴素的信念,让她在教育的长夜里执灯前行,为迷茫者引路,为困顿者撑伞。
一张张荣誉证书静静陈列在办公室角落:潢川县优质课一等奖、潢川县优秀班主任、伞陂镇优秀教师……这些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学生心中那份沉甸甸信赖的见证。
如今,黄云凤依然站在熟悉的讲台上,目光清澈,语气温柔。晨曦中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夕阳下的走廊上,身影匆匆。她依旧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一笔一画书写着关于成长、希望与光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