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拳拳服务心 殷殷锦旗情——记潢川县卫计委驻谈店乡陈堰村扶贫干部王占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先锋人物 / 正文

63734374119778011221791662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拳拳服务心 殷殷锦旗情——记潢川县卫计委驻谈店乡陈堰村扶贫干部王占明

转载 李斌2018/12/05 20:09: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潢川网 作者:管理员 11282 阅读 0 评论 1835 点赞

受赠锦旗一面

走访中的王占明

潢川网讯陈彦明 胡灏)2018年7月10日,潢川县谈店乡陈堰村部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村刘营组贫困户70多岁的曾新斗老人把一面写着“驻村扶贫办实事,敢于担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驻村扶贫干部王占明的手中,以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

王占明,共产党员,转业军人。他自2018年4月被县卫计委选派驻陈堰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按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职责和要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这一中心任务,把责任扛在肩上,用真情融入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公平、积极稳妥开展驻村工作,使工作很快进入了角色。

理想信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扶贫工作中,他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行动践行“三转三提”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工作中写了大量工作日记和心得体会,为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党员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就得为群众发展好产业,引导他们尽快致富奔小康”。这是王占明驻村帮扶以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驻村的7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后走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156户,调查了解群众致贫原因,把群众当家人,把驻村当责任,吃住在村现场办公,顾群众这个大家舍自己的小家,与群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驻队期间王占明严格执行“六天五夜”等工作制度,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县城和家人团聚也是常有的事。他的一双儿女都尚未成家,长年在外务工,只有妻子一人在家操持家务。为此妻子熊玉虹对丈夫长期驻村工作顾不上家也曾有过怨言,但给予丈夫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2018年12月4日上午11点30分,王占明突然接到县急救中心打来其妻病危速来医院的电话,这时王占明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往家赶。当在县医院病床上见到已是奄奄一息不能言语的妻子时,王占明这位军人出身的铮铮铁汉此时两眼流出了辛酸的眼泪,紧紧地拉住妻子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也让在场的医务人员无不为之动容。但由于其妻病情较重却再也没有醒来。在妻子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也没能和家人说上一句话,这成为王占明一生的遗憾。

该村刘营组70多岁无儿无女的曾新斗老人因患有严重性肺脓肿等疾病,长年用药维持,家庭收入主要靠5亩土地和政府每年的五保户补助费来维持,生活十分困难。该村支部书记胡国忠和王占明根据他家特殊情况想把他家纳入贫困户管理,但在评议时却遭到个别群众反对,不同意他家享受贫困户待遇。针对这一情况王占明配合村里通过动之情晓之理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终于让曾新斗老俩口成为贫困户。此外,王占明还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到县农合等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协调帮助曾新斗报销了其住院期间由于信息资料出错而导致医药费应报销而未报销全额6000多元,了却了曾新斗老人的一桩心事。为此曾新斗老伴李术芳高兴地说:“王占明真是俺家大贵人”。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2018年曾新斗家在王占明和帮扶人的帮扶下采取租地等方式打小龙虾田20亩,积极发展“虾稻共养”项目,走产业脱贫之路,这让曾新斗老俩口重新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这是对王占明在扶贫工作中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以共产党员的严格要求,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

已有0人点赞

20161002142931_7816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