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潢川历史文化遗迹系列再添新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文化资讯 / 正文

63734374119778011221791662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潢川历史文化遗迹系列再添新作

原创 瓮启兵2019/05/11 18:35: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潢川网 作者:李健 余成水 10570 阅读 0 评论 27 点赞

微信图片_20190511181237.jpg

中国有句话叫

十年磨一剑,二十年造春秋

意思是说,坚持就是胜利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坚持不懈的付出

在我们家乡潢川

就有这一个人

为了潢川考古工作

无私奉献了二十余年

见证了潢川考古事业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而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

他把二十年的心血

汇编成了一部书——

《潢川考古二十年》

无偿地呈现给大家

这个就是潢川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冯新龙

而这本书,已是他

潢川文化遗迹系列丛书的第七册

潢川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中华黄氏、浮光陈氏发源地

春秋称黄国

汉代为弋阳

盛唐谓光州

民国二年更名潢川

后设潢川专署

1952年并入信阳

漫长的历史长河

潢川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历史遗迹遗存

冯部长从1997年当县文化局局长起

更好地发掘与传承潢川历史文化

就成了其生命中最重要

最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虽然年老多病

但他仍然一直活跃在潢川考古一线

从隆古乡的黄国故城遗址

到张集乡的霸王台遗址

从付店镇的马祖常墓地

到双柳树镇的熊石马

从光州十景所在地

到弋阳古镇明清建筑

无不留下了他那并不健壮的身影

冯部长经常告诫青年人

潢川从上古光国,到黄国

到弋阳,到光州

一直是豫东南的中心

被称为“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

在自身地域文化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兼收楚文化和吴越文化

为一体的区域文化特征

可称之为“豫风楚韵”

这其中的文化极其厚重

传承历史我们任重而道远

冯部长就是怀着

对潢川历史文化的敬畏

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

六本潢川文化遗迹系列丛书

该套丛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对潢川文化遗迹、出土文物收藏

民俗风土人情、民间文化

潢川历史名人等

都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对抢救、发掘、保护

潢川本土历史文化遗产

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升了对潢川文化的认识

彰显了潢川时代精神

为繁荣潢川文化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冯部长的多年研究、走访、查证

在记载的十八处潢川大遗址基础上

又发现了六处大遗址

为了让大家对潢川历史遗址

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冯部长在写完《熊翀与熊石马》后

笔耕不辍,和时间赛跑

历时二年

终于完成了此部大作

此书不仅收录了全县的大遗址状况

更有出土遗物、标本、实物图录

是发掘、抢救历史遗产的大汇集

极具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社会价值

是潢川历史文化一张有力的宣传名片

附:冯新龙简介

冯新龙,男,汉族,1953年出生,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人。历任共青团潢川县委宣传部部长;踅孜镇镇长、党委书记;潢川县文化局(出版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潢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高级书画家;第二届海内外名家作品邀请展获“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300强”书法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副会长;潢川县书法协会顾问等。目前,已出版《潢川文化遗迹与收藏》《潢川县文化遗迹寻珍》《潢川县民俗文化遗迹寻珍》《潢川民间文化》《中原硕儒马祖常》《熊翀与熊石马》《潢川考古二十年》等七本潢川文化遗迹系列丛书。

已有0人点赞

20161002142931_7816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