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网讯(张静)4月14日上午,潢川一小开展“体育与心理相融合”教学活动,活动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框架,将体能训练与心理素质培养有机统一,构建起"体心双育"的创新教育模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
体育课上,任课教师精心设计系列团队协作项目,通过"双人协同竞走""环形接力传球"等结构化游戏活动,在提升学生肢体协调性与运动机能的同时,系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活动过程中,学生群体在战术配合、动作衔接等环节深化了沟通协作能力,在角色分工、目标达成中培育了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实现了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全程参与,采用"即时反馈+情境引导"的干预模式,在游戏间歇开展微型心理课堂。专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临场表现,针对性开展挫折教育,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成败观。当个别小组出现失误时,心理教师及时介入实施团体辅导,运用成长型思维理论帮助学生重构认知框架,将竞技失利转化为心理韧性的培养契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抗逆力与发展潜能。
此次教学活动,不仅创新了体育教学模式,更构建起跨学科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运动场景的沉浸式心理干预,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完成了心理素质的系统优化,形成了"以体强心、以心促体"的良性循环,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