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网讯 6月7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与湖北英山县文联来潢川采风,并在县新华书店与文学爱好者、青少年读者进行创作交流。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文联、隆古乡政府、黄国故城管理办公室、县新华书店相关同志陪同。
气蒸云梦泽,荆楚文脉兴。楚国文物在荆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意义,特别是青铜器、漆器、玉器、竹简等。在刘醒龙作家获得人民文学奖的两部长篇小说《蟠虺》《听漏》中,青铜器是人物故事的重要线索。荆楚文化在潢川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潢川,豫风楚韵相交融,百姓生活、人文历史都与荆楚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刘醒龙作家为持续创作“青铜重器系列三部曲”,实地调研黄国故城出土文物,为第三部青铜系列作品积累广博素材。
在县新华书店,刘醒龙与读者分享了“作家的意义”,以切身经历解读了“贴着地面写作”的创作风格。在回答青少年读者提问的过程中,化身语文老师,风趣幽默地回复了孩子们对“写作文”的各种思考。在活动尾声,刘醒龙作家与我县作协文学爱好者亲切互动,指导创作,探讨作品内涵;耐心为读者签名,鼓励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开卷有益。
据了解,刘醒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天行者》、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挑担茶叶进北京》及其他作品在县新华书店均有出售。
组织此次活动的县文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文学交流由作家群体内部引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不仅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具体体现,实实在在开门学习教育,以文艺之力为群众办实事。